高空大气影响
环境控制系统
弹射救生系统
个人防护设备
 
第四节 个体防护装备

在飞行、应急离机、营救等过程的有害环境因素下,保障飞行员的生存能力的装备,一般就统称个体防护装备.
   个体防护装备通常包括:
   供氧装备(氧源,氧气调节器,供气面罩,加压头盔,加压服等)。
   抗荷设备(抗荷调压器,抗荷服等).
   海上救生设备(救生船,救生背心,抗浸服等).
   a.供氧装备
   又称氧气设备,是高空飞行或弹射救生时供给乘员呼吸用氧的系统和附件的总称.一般由氧源、操纵附件、调节附件、供氧面具、加压服装等组成.
   氧源是储存或产生氧气的装置,有氧气瓶、液氧转换器、化学产氧器和电化学产氧器等.操纵附件指氧气开关等.调节附件是调节氧气压力、流量和浓度的装置,如减压器、氧气调节器等.供氧面具是指供氧面罩、加压头盔等.加压服有全压服、分压服(又称高空代偿服)等. 
   供氧装备的主要功用是防止高空缺氧.氧气由氧气瓶输出后,打开氧气使用开关,通过减压器和调节器等再进入面罩,供人呼吸.
   供氧装备保证:
   在12公里以下高度,随高度升高而增大吸入气的含氧浓度来保持人体吸入气的氧分压。
   在12公里以上高度实施加压供氧保持人体吸入气的氧分压.
   在15公里以上高度的加压供氧,除对供氧面具内加余压外,还应对加压服充压,以|保持体表压力与面罩内压力平衡.
   在弹射救生及跳伞过程中应可靠供氧.
   b.抗荷设备
   飞机作转弯、盘旋、筋斗、退出俯冲等机动飞行时,飞行员会受到正加速度的作用.正加速度作用时,飞行员四肢沉重,心跳加快,头部血压下降,产生各种生理机能障碍.为了防止飞行员发生黑视或晕厥,提高飞行员承受正向加速度的能力,必须采用抗荷设备.
   抗荷设备一般由气源、气滤、抗荷调压器、抗荷服和信号装置组成. 
   气源是发动机压气机引来的压缩空气,经气滤净化后,由抗荷调压器按过载值大小自动调节气体压力,然后通过抗荷服施加到人体表面,对腹部和下肢进行加压.
   抗荷服有囊式和管式两种.囊式抗荷服由腹部、大腿和小腿处五个连通的气囊组成,固定在衣面内.管式抗荷服由腹部气囊和下肢侧管组成.通常将抗荷气囊固定在高空代偿服上,构成代偿、抗荷相组合的联合服.
   c.海上救生设备
   这是用于乘员坠人海洋或江河湖泊中使用的生存设备,包括应急物品,救生背心(或腋下救生器)、抗浸服等.应急物品又包括救生船、自救用具(如手枪)、医药用品、联络设备(无线电台等)、生活必需品(救生口粮等).
   d.其它防护装备
   通常指防护头盔、通风服、沙漠及森林防护装备等。
   防护头盔
   又称保护头盔,主要用于防止或减轻头部碰撞及迎面气流吹袭引起的损伤.
   通风服
   把温度适宜的空气引人并均布于人体表面造成舒适的微小气候条件的特种服装.
   飞机上的安全救生设备还包括防冰设备、防火设备、防雨及防雾系统等.
   防冰设备是用来防止飞机某些部位(如风挡、机翼、尾翼等)结冰或结冰时能间断地除去冰层,以保证安全飞行.按工作方式可分为防冰、除冰两种系统.有机械除冰(最早采用的),液体防冰(用冰点很低的防冰液把冰溶化掉)和现在广泛采用的热力防冰系统.(分电热和气热两种).
   防火设备主要是防止油箱中弹起火燃烧,常用惰性气体充人油箱内,使燃油与空气隔绝,这样就可防止燃烧了.
   防雨及防雾系统都是保证驾驶员有良好的视野条件的防护设备.

  


              

©200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设计研究所